主持人语:网络是高科技的产物,是现代文明的结晶,但因出现一些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,致使其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出来。比如,一些青少年沉湎于泡网吧、玩网络游戏等而不能自拔,影响学习和工作,对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不良影响。因此,加强“网德”建设刻不容缓。三位委员身在不同领域,请你们结合朱总理报告精神谈谈各自的见解。
截至2000年底,在全国2250万上网用户中,90.96%的用户年龄在40岁以下,74.95%在30岁以下,56.11%在24岁以下。青年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主力军,他们不仅是网络技术的主要掌握者,也是从事网络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承担者。青年还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,他们不仅是网络文化的重要欣赏群体,而且推动着网络文化成为文化时尚和文化潮流。为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,我建议:
第一,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。当前,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的网站数量不多,其中共青团系统的网站占了大多数(100余家),对青少年的覆盖面明显不足。第二,注重青少年网上行为教育。中小学校应在德育课中增加网上道德教育,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;推行青少年网络行为准则,为青少年上网提供良好的环境;青少年网民要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,文明上网,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。第三,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,努力做到有法可依,依法治网。
前不久,团中央、全国学联、文化部、光明日报等8单位共同推出了网络文明工程,目的正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,引导孩子们健康上网,在全社会形成文明上网、文明建网的良好氛围。
现在十几岁孩子的家长多是在10年动乱时期成长起来的,由于自己缺乏传统的、系统的教育,他们切身体会到没有知识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所造成的压力。因此,他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知识、有文化的人。但是有些家长给孩子买了电脑,又无能力辅导,甚至孩子在网上和人胡聊、发生“网恋”了,还以为孩子在学习。这已经不是个别问题,应该从社会的层面上来冷静地寻求对策。
我们应该把网络教育、电视教育放在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考虑,应该有专门的少年儿童电视频道;应该把青少年参观博物馆、科技馆等科普活动纳入教育体系必修的课程,进入课堂。科普工作者要投入到网络宣传教育工作中去,不仅要教孩子们怎么用互联网,还要教他用什么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。
孩子爱玩电脑是件好事,但问题是,现在家长往往仅满足于让他玩游戏、满足于他会用电脑、会上网。而国外的孩子更多的是在利用电脑编程序、建网页。我建议家长不妨就让他发挥想象力去编程序,时间久了,他对计算机、对上网就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。对孩子上网,我们一定要正确地引导。
实际上,网络对青少年已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。现在泡网吧的,以13岁—18岁的孩子为多,有些孩子仅仅因为家长反对他长期泡在网上,被批评几句,就受不了。13岁-18岁这个年龄段,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危机区。这个时期,性已经成熟,价值观、人生观、世界观基本形成。孩子们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,有一种独立趋向,自主意识更强。自我发展意识增强了是好事,但决不能让自我中心意识膨胀,否则,他的脑子里就没有社会,没有其他人。
18岁以下,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。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。家长要不断学习新技术,要学会使用计算机、学会上网,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。